陈诗蓉:拼输赢不是比赛的主要目的

Avatar
admin

全国华小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落幕不久,就听说有学校开始物色下一届的参赛人选,著手搜集稿件、寻找教练,为来年的比赛做准备了。未雨绸缪,提前为比赛做准备并没有错,但把重心放在应付比赛,将资源集中在少数几位学生身上,惠及少数人,是不是有点可惜呢?

我国的中小学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比赛,有学术类的、体育类的、艺术类的,不一而足。有的比赛由教育部门统一组织,有的由学校自主策划;有的为校内的小型赛事,有的则伸延至校外,有县赛、州赛、国赛,近年来还多了不少国际赛。比赛的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旨在发掘不同学生的潜能,推动学生的多元发展,以实现国家教育哲理所强调的塑造出在“智力、情感、心理与生理方面都能平衡与和谐的人”。

尽管各类比赛的性质、宗旨和目的各有不同,但无不是以学校的文化建设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重基本宗旨。比如,通过体育赛事来增强学生的体魄和团队精神,通过作文比赛来提升校园的创作风气,通过艺术比赛来发掘学生的创意与美学素养等等。注意!当中的“学生”是复数,指的是“学生们”,而不是单数或少数的学生,换言之,这些比赛面向全体学生,希望透过搭建平台,创造参与机会,引起学生对某项活动的注意力,激发兴趣,挖掘潜力,以营造某种校园文化,倡导某种价值,我还没看过有哪项比赛是以“训练学生参加比赛”,“帮助学生在比赛中获奖”为目的。

以诗歌朗诵比赛为例,所列明的第一项宗旨是“培养学生对诗歌朗诵的兴趣”。试想:如果从一开始就带著强烈的竞赛意识,只针对胜算最高的少数学生,进行训练,叫更大部分的孩子望门兴叹,而代表学校出征的同学,就像准备上战场一样辛苦备战,到最后真能实现比赛宗旨,培养出喜欢诗歌,对诗歌朗诵感兴趣的学生吗?

当然,每个孩子的兴趣、专长都不一样,所以学校才需要提供这么多不同类型的活动、比赛。问题是我们提供了足够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去发掘潜能,发现兴趣吗?每个孩子是否都能根据所长,找到展现自己的平台?到头来学校的舞台、运动场是否只成了少数孩子的竞技场?

Advertisement

为比赛卯足全力并没有错,但拼输赢并不是比赛的终极目的,就像考试一样,没有人不想在考试取得好分数,好名次,但我们并不是为了考试才学习,学习的意义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自我能力的提升。比赛中输赢难免,但过于强调竞争,在意胜负,将使孩子养成“输不起”的心态,也失去欣赏他人、支持他人成功的胸襟。

大家都意识到提升孩子未来竞争力的重要性,但未来的竞争力并不是指单纯地与别人竞争,排他性,透过打倒别人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而是具备与他人协作共赢的软技能,有能力与别人一起进步,共同成长。要知道未来的竞争是全球化的,孩子的竞争对手将来自全球各地,身在马来西亚的我们属于命运共同体,组织比赛是为了集结各方的资源,为孩子提供更大的成果展示平台,切磋机会与学习空间,学生与学生,学校与学校,州与州之间,都是共同学习的伙伴,而非敌对的关系。

通过切磋与交流,共享与合作,互相砥砺,共同成长,才是比赛更大的意义。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陈诗蓉

教育

人生哲学

追踪东方日报社交平台

追看热门新闻资讯,请下载东方日报APP

IOS:https://odn.my/ios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

相关新闻

失望学生英语考试低于10分甚至0分 教师:留评语还被家长骂伤孩子情绪

曾昭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姚文杰:冷雨没暂停

陈维浤:华教办学一砖一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