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理杂志主办 香港摄影大赛2023得奖名单公布 中国摄协会员隋彪获人物组冠军

Avatar
admin

吕书练

由《国家地理》杂志主办的“香港摄影大赛 2023 ”日前公布得奖名单并举行颁奖典礼,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资深摄影家隋彪以一张充满动感的《维港渡海泳》赢得“人物组”冠军。“很开心,很开心,《国家地理》对照片水准要求甚高,能拿到冠军,当然很开心。”他在颁奖典礼现场禁不住内心的兴奋。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隋彪憑這幅《維港渡海泳》奪得人物組冠軍。(主辦方提供) 。 本届大赛分为城市、生态、风景、人物、历史建筑、手机六个组别,其中“历史建筑”乃今年新增设的。各组别分别设有冠、亚、季一名,各得奖金10000、5000和2000港元, 各组并另设三名“佳作”奖。所有得奖者获赠该杂志一年。

大赛评审由国家地理著名生态摄影师蒂姆.拉曼(Tim Laman)、香港著名建筑摄影师郑振扬(Tugo Cheng),以及《国家地理》杂志中文版总编辑李永适担任。

頒獎嘉賓合照。(主辦方提供) 根据现场主持人介绍,本届大赛参与者非常踊跃,由去年10月5日开始征稿至12月5日截止,两个月内共收到参赛作品9,205份,破了大赛设立七年来的纪录。虽然大会规定只收取香港境内拍摄的作品,但除了香港本地的摄影师之外,更有不少来自中国大陆、台湾、澳门,以及阿富汗、澳洲、加拿大、加纳、印尼、意大利、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新加坡、泰国、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摄影爱好者投稿。

「香港攝影大賽 2023 」頒獎典禮及實體展覽現場:SAVVY餐廳。(主辦方提供) 本次大赛以“用影像说香港故事”为口号,从现场展示的作品来看,大部分题材反映平民生活,拍摄主体都是普通人物和特色景点,画面朴实,内容接地气,人文气息浓郁。此外,本次大赛的六位冠军作品得奖者中有一半是女性,包括生态组的赖晞、手机组的石旻垚和历史建筑组的陈洁冰。在这个女性生日的月份,似乎印证了“妇女能顶半边天”那句名言。

手機組冠軍得獎者石旻垚(右)從會德豐地產副主席黃光耀手中接過獎狀。(香港文聯網) 评审之一蒂姆.拉曼表示:“我已经去过香港好几次了,但是,透过当地摄影师的眼睛来看这个城市,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他们花时间寻找城市景观的独特视角,捕捉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追踪野生动物。”

另一位评审郑振扬则觉得不少作品“令人眼前一亮”:“由维多利亚港的渡海泳手、凌晨时分的果栏,到被困在浅水中的马蹄蟹,这些作品都诉说着不同的香港故事。这些相片不仅展示了一众本地摄影师出色的技巧和创意,更重要是影像中呈现了他们对我城的视野和热爱。”他希望本年度新增设的历史建筑组别有助提升大众对建筑和保育的关注。

評審之一鄭振揚也是頒獎嘉賓。圖為他正頒獎給歷史建築組冠軍得獎者陳潔冰(右)。(香港文聯網) “这是疫情停止三年后,去年11月重新举办的大型冬季渡海游泳活动,天气已转凉,参加者都要很早起来参加,这就是我们的香港精神。也给我很大启发。”“人物组”冠军作品摄影师隋彪在现场接受笔者访问时说。

他分享说,这张照片取的角度是从湾仔金紫荆广场望向海对面的香港文化中心,大约早上八时半,但之前已拍了很多张。“我一定要留意如何捕捉到他跳下去的刹那,还要拍到动作优雅一些,同时要从低处往上拍,这样才可以包括天空。否则,人和建筑物会重叠。”

人物組冠軍作品得獎者隋彪(右)正接受獎狀。(香港文聯網) 隋彪是知名摄影师,并出版有著作《香港老店:遗产摄影与故事》二册和《香港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作品风格具人文色彩,这次却以一张运动般的渡海泳参加者跃入大海的瞬间作品参赛,取材跟以往予人的印象很不同,是否想有所改变?

这不是隋彪第一次参加该大赛,大约2016年开始断断续续地参加,2018年拿过优异奖,这次能以新题材取得冠军,他觉得很有挑战性。原来,他当时是作为大会特邀摄影师进场,能够取得较佳的位置和有利的角度;他承认能拍到一张好的作品并获得冠军奖项,“多少有些运气。”

隋彪(左)與他兩位在手機組得獎的朋友(右起)杜子勝、丁耀良在現場合照。(香港文聯網) 城市组的亚军作品《乐园》拍摄主体是深水埗的天台,本身是工程师的摄影师翟广文自称是一位经常走上天台拍照的人,看尽各种各样的平民天台,而且各有故事。那么,这张满布天线的天台如何成为他眼中的“乐园”呢?其实是天台上的四位小朋友,其中两位穿着红色衣裙,“正如刚才评审所说的,一张好的照片,除了构图和谐外,还要让人第一眼就看到拍摄主体。”他说,“白墙的后面还有另一些小朋友,他们其实在捉迷藏,玩得不亦乐乎。是具故事性的。”

就是這4位小朋友令深水埗天台變成《樂園》,更助拍攝者翟廣文贏得城市組亞軍。(主辦方提供) 翟广文之所以把那些杂乱无章的天线也拍进去,而没有把镜头聚焦于在图中偏右的天台上,是他觉得深水埗的天台风景是世界独一无二的,也是香港特色。香港居住空间太小,天台得到充分利用,也常发生很多故事。他前年曾以同类主题作品赢过冠军。那么,此次屈居亚军岂不失望?他忙向笔者挥手:“完全不失望。享受过程,最重要是获得认同,有人欣赏。”他承认同组冠军作品《Stairway to Heaven》的构图很独特,拍摄角度也很新颖。“得冠军是有理由的。”

城市組冠軍作品《Stairway to Heaven》(黃建榮)。(主辦方提供) 生态组亚军作品《餐前准备》的拍摄对象是一只停留在树干上的多彩蓝翡翠,牠长长的红嘴含着一只小螃蟹,画面上还有些零星喷洒的碎屑。摄影师廖伟伦说那是小螃蟹身上的泥巴片,因为蓝翡翠是从泥沼把牠衔上来的,要先清理干净身上的泥巴才“用餐”。

生態組亞軍作品《餐前準備》(廖偉倫)。(主辦方提供) 从事饮食业的廖伟伦十多年前爱上摄影,跟许多观鸟人一样,节假日就拿着全套拍摄工具,早上五点多就出门,寻觅拍摄对象,经常等了一天,什么都没拍到。“拍鸟真的要很有耐性的,一旦捕捉到好镜头,就想马上跟人分享喜悦,得奖就可以分享给更多的人。”他对笔者说,这张照片是去年冬天在大屿山拍到的冬候鸟。

廖偉倫給作品起了個很恰當的題目《餐前準備》,太太(右)也來分享喜悅。(香港文聯網) 值得一提的是,在通讯科技和手机应用普及的今日,摄影和参赛的门槛都降低了,但并不等于摄影的水准下降。但拍到一张触动人心的照片还是长期努力和观察的结果,运用技术和技巧外,还要用脑和用心。所以,我们在这里刊出另外四个组别冠军作品时,也刊登手机组所有获奖作品,激励有心人。

其他组别冠军作品

風景組冠軍作品《動力之源》(金冠華)。(主辦方提供)

生態組冠軍作品《驚弓之鳥》(賴晞)。(主辦方提供)

歷史建築組冠軍作品《人生路》(陳潔冰)。(主辦方提供)

手機組冠軍作品《雨中舞曲》(石旻垚)(主辦方提供) 手机组别其他佳作

手機組亞軍作品《親子樂》(賈洪生)(主辦方提供)

手機組季軍作品《電車》(杜子勝)(主辦方提供)

手機組佳作《美麗的龍》(丁耀良)(主辦方提供)

手機組佳作《平民美食坊》(吳長春)(主辦方提供)

手機組佳作《舊貌蛻變景象躍升》(陳石靈)(主辦方提供) 本届香港摄影大赛由会德丰集团赞助,会德丰地产副主席兼常务董事黄光耀对能连续七年与国家地理合作表示“十分荣幸”,尤其收到逾9,200份参赛作品,“每份作品都丰富展出香港国际大都会璀璨迷人的景象,希望各位摄影爱好者能继续支持香港摄影大赛,把香港独特的魅力呈现给全世界。”

各組親自領獎者和頒獎嘉賓大合照。(主辦方提供) 所有冠、亚、季军作品和特色佳作都于即日起在颁奖礼现场SAVVY餐厅以实体展览及网上虚拟展览形式同步展出,全球公众可免费观赏。

实体展览地址︰九龙尖沙咀海港城广东道23号太子酒店3楼SAVVY餐厅。 展期:即日至3月24日

网上虚拟展览: //hkphotocontest.com/

實體展覽現場一角。(主辦方提供)

Tags: 摄影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