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袁强、吴雪海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收录于话题#华山神经外科34个
有奥运会的夏天,运动氛围总是更浓烈一些。久坐在家的你是否也已经跃跃欲试或一展身手了呢?篮球、足球、跆拳道,这就来上一场?
这当然是好事,但也会带来一定的运动损伤风险。大多数的运动损伤很容易被识别,但对于伤到了大脑引起的“脑震荡”,运动者容易忽视或存侥幸心理。殊不知,对于医生建议的“好好休息观察观察”也不当回事儿,等产生了二次伤害,后果就会很严重。
脑震荡有哪些表现?
脑震荡,指头部遭受外力打击后,即刻发生短暂的脑神经功能障碍。通常病理改变无明显变化,发生机制至今仍有许多争论。它是最轻的一种脑损伤,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短暂性昏迷和逆行性遗忘。
昏迷,通常程度较轻而时间短暂,可以短至数秒钟或数分钟,通常不超过半小时。逆行性遗忘,表现为清醒后对受伤当时情况及受伤经过不能回忆,但对受伤前的事情能清楚地回忆。其他临床表现还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厌食、呕吐、耳鸣、失眠、畏光、注意力不集中和反应迟钝等。
另外,情绪变化在脑震荡患者中也较为常见,可表现为烦躁、悲伤、抑郁、紧张、焦虑、兴奋等。这些症状可能是短暂的,也可能持续很长时间。
脑震荡如无合并其他脑损伤,其神经系统体征和影像学表现常常无特殊发现,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为此脑震荡的诊断需要经专科医生检查并取得足够的客观依据后才能作出。
警惕脑震荡的累积效应
据不完全统计,脑震荡在所有颅脑损伤中的占比可高达49%-90%。对于特定人群,如参加高风险运动足球、篮球、橄榄球、拳击等竞技类运动的运动员,发病率可能更高。为此,国际足球联合会、NBA、MLB等多个体育组织均制定了相应的指南和规定等来及时识别、诊治和处理运动中所造成的脑震荡。足球协会就规定,运动员一旦诊断为脑震荡,至少应休息2周或更长时间直到症状消失,如希望重返赛场,还需要经过严格的恢复训练和评估。为什么要求受伤者休息那么长时间呢?这是因为,脑震荡产生的后果不仅仅在当下,累积效应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一般来说,大多数脑震荡无需任何特殊治疗,患者经过适当的休息、必要的精神和心理调整,可在2周左右自行恢复。如症状较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使用适量的镇静、镇痛药物。
但脑震荡具有累积效应,即反复多次遭受脑震荡造成的损害可以叠加,即使后续损伤发生在第1次损伤后的几个月甚至几年后,后续发生的脑震荡症状相较前次会更严重。例如,美国退役的橄榄球运动员中,有过3次以上脑震荡的运动员发生郁症的概率要比没有发生过脑震荡的运动员高出数倍。有过3次以上脑震荡的运动员,患老年痴呆和记忆力障碍的概率也比其他运动员分别高出5倍和3倍。
另外,如果患者在第一次脑震荡恢复周期又受到第二次接连的脑损伤,那么可能出现相应的神经病理学变化,导致脑水肿和脑肿胀,这种现象称为二次冲击综合征。为此,对于容易造成脑震荡的高风险运动员,一旦怀疑或诊断为脑震荡,要高度重视,进行详细评估,确认恢复后才能重返赛场,以免造成脑的积累效应和二次冲击综合征,产生永久性损害。
对于普通运动者来说,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首先
对于脑震荡,我们应该有充分的认识,一旦脑部遭受打击后出现上述临床表现,应尽快就医。
其次
如被诊断为脑震荡,不必过于担心,应注意休息和心理调整,避免症状未完全缓解情况下再次暴露于脑震荡发生的高风险中。
第三
应该由专业机构进行全面评估后,才能考虑重返运动场。
专家介绍
吴雪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神经外科急救中心亚专科副组长。主要从事颅脑创伤、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擅长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脑出血和脑脊液漏修补术;复杂脑积水的诊断和手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精准诊疗;尤其擅长各种神经危重症的监测和治疗。现为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五届神经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华医学会神经疾病营养支持学组委员,上海医学会创伤分会第5届专委会颅脑创伤学组副组长。曾在哈佛大学麻省总院MGH、匹兹堡大学附属医院UPMC等进修学习,专注于意识障碍、高级脑功能障碍的研究和治疗,是国际脑损伤协会意识障碍工作组(DOC-SIG)成员,意识研究成果被中国神经科学学会评为2020年度“中国神经科学重大进展”六项进展之一。
原标题:《【锦囊】“嘭”,脑袋被震荡了一下,可不敢大意啊!》
阅读原文